2025年7月4日至7日,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张红梅副教授率领MTI翻译硕士团队在陕西省榆林市开展暑期翻译实践调研。张红梅副教授翻译团队近年来充分发挥外语专业特色,通过校地合作模式,提升区域国际影响力,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本次实践聚焦榆林市横山区两处“中国传统村落”——响水镇响水湾与赵石畔镇王皮庄,旨在通过沉浸式田野调研与专业翻译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深挖陕北古村落文化精髓,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同时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扎实功底的高级应用型翻译人才、产出高质量毕业论文、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王皮庄是张红梅副教授的故乡。三十载求学路,初心不忘;今朝带团队归来,反哺情深。张红梅副教授表示,作为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师,始终怀揣服务家乡的赤子之心。近年来,团队充分发挥外语专业优势,积极对接榆林文化界及相关部门,通过深化校地合作模式整合资源,共同致力于榆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对外传播,不仅助力地方文化“走出去”,提升区域国际影响力,也为家乡文旅融合发展及经济社会进步注入新动能。

为确保本次分赴两地的实践调研取得高质量成果,翻译团队师生在出发前进行了周密分工和系统准备。团队始终注重传承与协作,2022级英语笔译专业杨雨珅同学作为师兄,在调研前主动为2024级师妹师弟们整理并分享了详实的译前准备资料,并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协助导师持续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有效保障了实践各环节的顺利衔接。2024级英语笔译专业的研究生苗泽婷、刘松铭,重点承担了两处古村落的文献研读与术语梳理工作。他们广泛搜集、精读关于陕北古村落历史、窑洞建筑特色、宗祠文化、民俗传统等方面的专著、地方志及研究报告,特别关注响水湾与王皮庄的独特文化元素。针对翻译实践中将涉及的大量文化专有名词(如特定建筑构件名称、民俗仪式称谓、历史典故等),他们初步构建了翻译术语库,并对核心概念进行了集中研讨和初步译法推敲。此外,翻译团队还提前与榆林当地的文化学者周凤举老师等及两村村民代表开展了多场线上线下研讨会,就村落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口述故事等关键信息进行深入请教,力求对翻译对象的文化背景有精准把握。

与此同时,24级英语口译专业的研究生王继莲、马海燕同学,则根据实践地点分工进行针对性演练准备。在熟悉背景资料和术语库的基础上,她们反复模拟在古村落实地可能遇到的翻译场景。
在响水镇,王继莲同学承担现场口译任务。她与曾经居住于此的曹氏后人密切配合,流畅地将曹氏后人对响水湾古村落历史脉络、建筑特色及曹氏家族故事的生动讲解,即时传递给参与活动的阿尔及利亚留学生Maine、Toufik以及巴基斯坦留学生Usman Ali Khan、Jawad。

在王皮庄,马海燕同学负责现场口译工作。她与张氏家族长辈协同合作,准确地将张氏家族长辈对王皮庄古窑洞群落、宗祠文化以及村落生活记忆的深情讲述,转化为英文传递给留学生团队,确保了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在张红梅副教授的带领下,全体团队成员先后深入响水镇和王皮庄古村落。他们实地考察两处窑洞群落的构造智慧与功能演变,感受宗祠承载的深厚家族伦理与礼仪规范,认真聆听村民口述的鲜活历史与民间传说。这种沉浸式的实地调查,使课堂所学理论在真实文化现场中得到应用和检验。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扎实的译前准备(文献、术语、专家咨询)与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观察、聆听、交流)相结合,是准确理解文化精髓、实现高质量翻译的关键。此次实践不仅为他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更强化了他们作为文化传播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次翻译实践调研活动特别邀请了在榆林学院就读的阿尔及利亚留学生Maine、Toufik,以及巴基斯坦留学生Usman Ali Khan、Jawad深度参与。留学生们对能够深入探访响水镇和王皮庄这两处风格各异的国家级古村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Maine被两处古村落独特的窑洞建筑和保存完好的历史风貌所震撼,感慨于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居住智慧与和谐的人地关系。Toufik则表示,通过实地探访和翻译团队的细致讲解,他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文化肌理和淳朴民风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切体验,认为这是一次极其珍贵的学习机会。Usman Ali Khan对古村落展现出的历史传承脉络和村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深表赞叹。Jawad则对探访中了解到的古代村落防御体系和生活智慧印象深刻,认为这些细节极大地丰富了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维度。留学生们普遍反映,此次深度参与内大翻译团队的实践活动,不仅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了中国古村落的魅力,更增进了他们对中国历史底蕴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是了解真实、立体中国的重要窗口。

此次暑期在响水镇与王皮庄的翻译实践,是团队继2023年启动并开展《陕北党项遗迹》翻译调研工作后的持续深耕与领域拓展。调研过程中,师生们与当地文化工作者、村民代表进行了多场深入细致的交流研讨会,结合实地踏勘,对前期准备中梳理的术语、理解存疑的细节以及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了逐一求证与深化理解。张红梅副教授全程指导团队实践,并组织译后反思与难点剖析。团队成员一致认为,系统性的译前准备与沉浸式的实地调研相结合,是准确理解文化语境、精准翻译历史文化专有名词的关键所在,此次实践极大地提升了MTI研究生高质量完成陕北古村落文化外译任务的信心和专业能力。

调研期间,翻译团队得到了横山区相关部门、响水镇、赵石畔镇及两村村委的热情接待与大力支持,榆林传媒、横山融媒等全媒体同步报道。师生们深受鼓舞,表示将不负厚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充分运用本次在响水镇和王皮庄调研所获的丰富素材和深刻洞见,努力打磨出高质量的翻译作品,让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古村落故事,通过精准、生动的外语表达“走得更远、被听得更清”,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内蒙古大学外语人的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