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内蒙古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基地简介

内蒙古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基地依托学校外国语学院于2015年9月成立,是外国语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强化研究基地。基地是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的设立条件下,以及2个校级研究所和6个院级研究所的发展基础上建立的。

研究基地已经形成了四个学科方向研究队伍,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以理论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为主,做基础的外语语言本体研究、语言对比研究以及理论本土化研究;向民族地区第二/三语言习得、外语与当地民族语言以及方言的对比研究、民族地区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等应用语言学的领域拓展。该方向研究强调语言类型学和语言本体研究,理论和方法上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具有语言学博士10人,教授3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获省部级奖项4项。

翻译学以内蒙古政经等文献资料多语种对外话语翻译与传播、蒙古族典籍译入与英日俄对外翻译研究与实践、英日俄对外话语翻译平台为主要特色,且基础研究与推广应用并重;蒙古族蒙汉英互译对外翻译文化史研究、内蒙所藏日本侵华时期资料的翻译与研究、蒙古族民俗学专著的日汉互译、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在俄罗斯的翻译与传播为研究优势。博士6人,教授3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及教育部课题4项,CSSCI论文11篇,翻译300余万字,获省部级奖项5项;内蒙古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单位。

外国文学以英日俄等语种外国文学中的蒙古题材研究为优势;以英语文学中的社会主义思潮研究成果为基础,深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左翼文学史研究为特色;英美加澳等英语国别文学研究;日本当代作家作品的译介与研究;百年外国文学蒙译作品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研究;俄罗斯文学研究及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与研究。近五年入选国家社科文库成果1项,博士9人,教授3人,承担国家社科课题3项,获省部级奖项3项。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以聚焦蒙古民族形象研究,与临近国家日蒙俄和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展开文学文化比较研究为优势;与美加澳少数族裔土著文学比较研究;以东北亚文化为基础,展开多语言文化接触、融汇研究,注重语言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东北亚语言文化英日俄数据库为特色;兼顾北疆民族文学研究与外译传播。与蒙古学、民族学跨学科研究是本学科的特色。博士9人,教授3人,3人通蒙语,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课题4项,获省部级奖项2项,自治区东北亚研究所跨文化研究基地。

目前,研究基地共有研究人员51人,教授12人,副教授29人,讲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3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46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高、实力强、潜力大的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学术研究队伍。

基地成员以科研为导向,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4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4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8项,出版专著42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与外语研究》、《复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国际汉学》、《俄罗斯文艺》等国内外语类CSSCI刊和国外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本基地重视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断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共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600多名,近5年来硕士研究生共发表论文130多篇,多人获得“内蒙古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本基地积极承办各种学术会议,鼓励和组织学术骨干到欧美、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高校访学,同时每年邀请国内外高校知名学者20余人来院讲学,及时了解掌握各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趋势。

在未来的研究中,本基地将以四个优势研究方向为显著特色,打造外国语言文学具有国家竞争力和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科研团队、创新体制和机制,通过发展外语各专业学科,形成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综合优势,带动学院快速协调发展,使学院成为西部领先、国内知名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自治区、我国的外语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3年1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