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国家社科中华外译项目2023年评审结果落下帷幕,为进一步丰富外国语学院科研学术成果,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项目准备和申报,7月6日上午,外国语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国家社科中华外译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会,会议邀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林杨老师就中华外译项目申报进行了经验分享。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瑾玉教授主持报告会,周砚舒副院长、大外党支部张红梅书记、各系部等多位教师参加了此次经验分享会。
“中华外译项目对外国语学院老师是最深情者、是最友好型的国社科门类。”林杨老师引用这句话开始了汇报会,她从三个方面谈起:梦想的开始、中华外译项目近10年的发展趋势分析、自己的经验分享。林杨老师从“仔细研读申报公告”开始,详细解读本项目的宗旨、资助范围、覆盖语种与国家翻译、申报形式及资格、学科比例变化等等,以图形分析、高频词汇出现、数据详解等生动展现形式为大家分析如何把握住申报的选题环节。
接着林杨老师详细讲解了项目申报中如何与中方出版社对接、签约、与外方权威出版社对接的流程、合同的翻译等事宜;在讲到如何提高申报时译文样章质量时,林杨老师将自己多年的关于北方民族史英译术语整理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结合自己收到的《东胡史》专家评审意见来分析如何做到样章严谨、科学、准确,忠于原著内容和立场、符合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
林杨老师在总结中说到,“我们都是白天忙于教学工作,晚上沉浸在翻译中,不断在中文与英文之间切换、转译,体味的是‘闹中取静独风雅,雾里看花自繁华’的美妙意境。 让我们在‘译海行舟’中感悟中华外译的‘任重道远’,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最后,她以朗读《东胡史》作者林幹先生被评为“第五届感动内蒙古人物”组委会授予的颁奖词作为本次讲座的结尾,她读到:“五十多年支援边疆、扎根大草原,矢志不移、学术拓荒,三十年潜心北方民族史,硕果累累,声名远扬!九十九岁高龄,为他热爱的内蒙古,还在执着着他的执着,梦想着他的梦想!”她说,这应作为我们不忘初心、语通中外的外语工作者前行的动力。
在交流互动环节,在场教师积极提问,整场活动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本次交流会,进一步提高了学院教师的科研能力,营造了教师队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推进学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